“陶”醉生活 “陶”李满园——英山县瓦寺前小学陶文化建设浅析

©原创   2020-06-16 15:09  

从2020年开始,英山县南河镇瓦寺前小学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学校“陶文化”建设,倡导“文明、朴实、求真、仁善”的学校文化,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一、陶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发明源远流长,陶文化系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一。早在丝绸之路时期,陶瓷就作为中国和中亚、西域等开展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产品之一,陶器受到东西方文化欢迎。可以说,陶文化是中国古代光辉灿烂文化的起源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活动非常“原始”,靠天靠自然环境生存生活。在衣食住行方面主要依靠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改造基本处于蛮荒状态,直至以陶器等为主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出现。陶器的发明,为后来谷物、蔬菜等人工种植提供了愿景,为猪牛羊等生畜的家养驯化提供了保障,为动植物食品制作的蒸煮方式提供了工具,为食物等生产生活资料储存提供了手段。

在人类的劳动过程中,同步出现农耕文明。陶的原始材料主要有陶土、陶瓷、紫砂等多种,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各种陶材料逐步被人类发现和认识,被制作成各类陶器,并得到广泛应用。陶器的起源是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聪明才智发明陶土、制作陶器,是人类发明史、乃至文明史上十分重要的成果,是农耕文明得到标志性、里程碑式的进步。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经常对陶器逐步进行技术改进和艺术加工。其中,有一些逐步成为部族的图腾、符号、文章,等等;还有一些用于记载部族(或早起国家)中发生的一些事,比如战争、祭祀、狩猎、生活,等等。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和艺术。

陶的出现凸现了人类的最原始的文明特征,进而演变为高层次的精神产品。早期仰韶文化的彩陶造型和装饰就说明了这一点,发展中的继承性是它的主要现象,陶瓷的生命在于它能超越社会意识形式,除了民族性、地域性以外,几乎影响了文明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陶文化后期发展出了文字的雏形。例如,在中国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鱼文夹砂彩陶罐等,克里特岛出土的线形文字陶罐,等等。这对于人类的文明史做出了里程碑式贡献。

同时,在人类早期文明中陶器也经常性的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在青铜器出现之前),这直接加快了宗教和早期哲学的产生。

在新时期新时代,陶器逐步退出部分功能,但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承担着人类的美好幸福生活。

二、陶文化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陶作为大自然的一种材料,分布较广,物美价廉;陶器制作简易,应用方便,受到人们的喜爱。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文明时代的时候,陶器不仅是生活中的工具,还成为一种艺术品,供人们把玩、欣赏、交流、馈赠品。在出土的文物中,陶器十分普遍。

(一)陶是文明的符号。陶器的发明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转折点。“民以食为天”。原始社会以野果、野菜、野味等为主食,食物无法储存,直至陶的发现、陶器的发明,食物的烹饪、储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陶器逐步演变为器具和美学的结合体,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剂品。可以说,陶器推动和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二)陶是勤奋的象征。为什么有陶的发现?为什么会有陶器的发明?其实大自然本就有陶土材料的存在。在人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为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聪明、勤奋的劳动人民很快发现了陶,并利用各种陶土制作陶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陶也是人类勤劳结晶的象征符号之一。

(三)陶是朴实的生活。陶土取材于大自然,取材方便,陶土具有朴实、自然、价廉的特点。陶器起源较早,物美价廉,是人类劳动的果实,是人类农耕文明的符号,寄寓了人类朴素的愿望和理想,寄希望通过陶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水平。

(四)陶是美学的具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发达,人们对陶器技术越来越娴熟,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入陶器上。人们把朴素的自然审美融入陶器,主要体现在陶器的色彩(添加各种色彩)、造型、大小、功能、材料等方面。在满足生活需要后,人们开始把自己主观的喜好、审美、要求渗入陶器之中。因此,也成为工艺品甚至上流社会的奢侈品。例如,花瓶、瓷盘、瓷杯等。在封建社会,高档陶器一直是宫廷、达官贵人的收藏品,是重要场合和富人家庭的陈设品。可以说,一件陶器就是一件艺术品,无不渗透着匠人的智慧、精力和汗水。

(五)陶是科技的见证。陶器的发展见证着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可以说陶器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陶器也一直在发展,像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浙江宜兴的紫砂器等都是陶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科技发展的见证。陶器发展就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就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就是社会科技发展的标识,陶见证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六)陶是求真的内涵。人类一直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陶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标识。在陶器的发现、改进和发展中,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无论在那个社会阶段,人们在陶器发展中,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以美好生活为追行,一直在探索,一路追行,从没有停下脚步。也是这种求真的态度和精神,使得人类社会在历史进程中,从没有停下创新发展的脚步。

三、为什么选择陶文化?

瓦寺前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位处南河镇农村文化中心的瓦寺前村。该村自古以来一直是南河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自古,瓦寺前是人们活跃的地方。南宋创立英山县的段朝立,就是瓦寺前人;全国段氏很多都是从瓦寺前段氏走出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战争年代,瓦寺前一带一度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英山革命斗争的主战场。从瓦寺前村走出来许多革命仁人志士,英山黄埔军校学生有不少瓦寺前庙后湾人。

在农耕社会,陶器是人们交易的主要生产生活物资之一。因此,作为南河区域主要集市之一的瓦寺前,是群众交易陶器的集散地。瓦寺前人离不开陶器,陶器是瓦寺前人的生活见证。所以我们看到,在瓦寺前群众中有大量陶器存在,他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陶器。

为了让孩子们认知农耕文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从小立志振兴乡村,认真学习,开展劳动教育,长大后建设家乡,所以我们慎重选择,确立学校开展“陶文化”建设。这是顺应时代要求,顺应师生心声,顺应群众和地域文化需求的结果。同时,陶文化也切合学校实际,切合学校办学理念,切合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将在陶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加快发展。

当前,习总书记提出振兴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要记得住乡愁,我们提出陶文化建设也是顺应国家形势。陶文化将成为乡村学校文明建设的坐标,也将使学校文化内涵具象化。

在理论层面上,中小学道德与法治、美术教材中,都有陶文化知识介绍。教材要求学生了解陶的知识,认知陶文化,开展陶器、雕刻、泥塑的动手实践,从而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民族精神和热爱学习的精神。在实践层面上,全国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展陶文化建设。例如,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在开展陶文化建设,我县彭畈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也建有陶文化馆。我们相信,瓦寺前小学开展的陶文化建设一定会“远行”和“行远”。

四、我们该如何做?

瓦寺前小学作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生源有限,师资薄弱,办学条件简陋,办学水平亟待提升。为了加快学校发展,我们要致力于学校陶文化建设,科学制定《瓦寺前小学陶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学校陶文化建设思路和路径,积极推进学校陶文建设,打造“瓦寺前模式”,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成长。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营造陶文化氛围。学校要发动师生和家长收集陶器,要求陶器外形完整、整洁干净、构型合理,对于陶器的种类、材质、价值可以不作限制。收集的陶器主要布置在绿化场地、劳动基地、校园角落等位置。要合理布设,符合美学,防范安全隐患,营造陶文化的浓厚氛围。只要走进校园,随时随地可看到陶器组成的景致,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景景映衬。要把陶器与绿化等其它学校文化结合起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构建主题鲜明、文化交融的陶文化大格局。同时,要制作陶文化宣传栏、宣传牌、标语标识等,普及推介陶文化,促进师生和群众的同化意识。要让每一个师生成为学校陶文化的宣传大使,让瓦寺前小学陶文化在英山成为品牌,在南河区域成为乡愁文化圣地。

(二)建立陶器生活馆。学校要致力文化品位的提升,投入资金建设学校陶器生活馆,让师生在陶器生活馆中得到文化熏陶,了解陶器知识,学习陶器制作技能,将生活馆打造成劳动教育的基地,打造成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地,打造成瓦寺前区域文化生活的辐射中心。生活馆主要推介陶器知识,摆放各个时代、各种材料、各种造型的陶器,添置陶器生产加工设备,让孩子动手实践,学习陶器的制作,感受陶器文化,体验劳动之乐。

(三)开发校本教材。组建专班精心编写校本教材,深度挖掘陶文化内涵。主要从陶的历史、材料、种类、制作、工具、技术、美学、价值、艺人、发展等方面编写,要求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内容精准,力争成为英山精品校本教材。学校要开设陶文化地方课程,每学期安排定量的陶文化课程。通过陶文化课程让孩子认识陶,从中得到文化熏陶,接受劳动教育,养成劳动意识和习惯,培养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综合素养。

(四)强力开展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陶文化知识讲座,举办陶知识竞赛、征文,开展陶器制作大赛、陶器介绍宣讲,瓦小陶文化宣传大使评选,等等。同时,要走进社区和家庭,在群众中普及陶文化知识,在群众心中植根陶文化,让陶文化在乡村继承、发扬和光大。学校要制定活动方案,将活动常态化、长期化,让师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

(五)积极宣传推广。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强力打造学校陶文化,让陶文化落地生根,让师生和群众接受陶文化,融入陶文化,参与开发陶文化,宣传推广陶文化,让陶文化入脑入耳入心。当然,最终目的还是要发挥陶文化作用,为学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陶”醉生活,校园桃李。瓦寺前小学将致力于陶文化建设,学校一班人精诚团结,将深度挖掘陶文化内涵,继承和发扬陶文化精神,强力打造陶文化品牌,加快学校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英山农村学校的“一面旗帜”!

文/毕朝晖  段能斌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https://img.cjyun.org.cn/a/10119/202006/db122f52c0ad50fdc864cbec3ea6ca6d.jpeg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vMjnue8ZNKPA1EzJ","timestamp":1747709851,"signature":"7bb1909a8ac0eab65dd8ae260238a7ca6339567c","link":"http:\/\/m.ysxw.cn\/p\/16287.html","desc":"\u4ece2020\u5e74\u5f00\u59cb\uff0c\u82f1\u5c71\u53bf\u5357\u6cb3\u9547\u74e6\u5bfa\u524d\u5c0f\u5b66\u7acb\u8db3\u5b9e\u9645\uff0c\u56e0\u5730\u5236\u5b9c\uff0c\u79ef\u6781\u5f00\u5c55\u5b66\u6821\u201c\u9676\u6587\u5316\u201d\u5efa\u8bbe\uff0c\u5021\u5bfc\u201c\u6587\u660e\u3001\u6734\u5b9e\u3001\u6c42\u771f\u3001\u4ec1\u5584\u201d\u7684\u5b66\u6821\u6587\u5316\uff0c\u5927\u529b\u63a8\u8fdb\u5b66\u6821\u5185\u6db5\u53d1\u5c55\uff0c\u5168\u9762\u63d0\u5347\u4e86\u5b66\u6821\u529e\u5b66\u6c34\u5e73\u3002","title":"\u201c\u9676\u201d\u9189\u751f\u6d3b \u201c\u9676\u201d\u674e\u6ee1\u56ed\u2014\u2014\u82f1\u5c71\u53bf\u74e6\u5bfa\u524d\u5c0f\u5b66\u9676\u6587\u5316\u5efa\u8bbe\u6d45\u6790","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