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将农村“老手艺”打造成农民增收“新担当”

©原创   2020-11-04 10:57   通讯员 余志敏 刘杨

“我前几天做的50公斤油面,今天一早就被来自武汉的客人买走了。”11月3日午后,英山县石头咀镇大屋冲村妇女沈淑芹,一边忙碌着加工油面,一边和邻居谈论着油面的行情。

已年近60岁的沈淑芹,入秋以后就开始加工手工油面。到农历年底,她仅此一项,就可以挣到2万元的收入。

做手工油面,是英山县农村的“老手艺”。曾一度销声匿迹的手工油面,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纵深推进,农村的环境、交通、信息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而像瑰宝一般,被重新发现,用新潮的包装和营销,再度火爆起来,成为秋冬季市场上的“香饽饽”。

该县红山镇张畈村农民汪幼君,以前家庭贫困,在镇村扶贫干部的鼓励支持下,将做手工油面这个“老手艺”,重拾起来,一年四季天天忙碌和充实,以每年增收10万元的“好业绩”顺利脱贫。该县石头咀镇古城村农民彭泉涛,不但自己做手工油面,还带动村里20多户贫困户,一起通过做油面实现增收致富。

在英山县农村“老手艺”品种较多,其做工讲究,品质堪称上乘,因此有广阔的市场。脱贫攻坚战役中,该县注重引导农民,精心打造,终于使“老手艺”锋芒展露,成为促进他们增收的“新担当”。

该县石头咀镇居委会居民蔡萍,掌握了一手过硬的麻花加工技术,在全县美食大赛中脱颖而出,勇摘“风味小吃”的桂冠。现在,蔡萍麻花日销量达500公斤,吸纳50多名贫困劳力从事麻花制作,带动200多户贫困户通过营销麻花而实现增收。

“老手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担当”,如今越来越多的英山农民尝到甜头。在重拾“老手艺”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更新,使其品质更优、潜力更大,增收价值更明显。

(通讯员:余志敏 刘杨    编辑:毕倩    审核:陈俊伟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19/202011/7ee1a94249bf8395e84ed938f0c35cb1.jpeg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A8wM4Vqu6AftcEUC","timestamp":1747522778,"signature":"41a95ba87f8969feec73dd499afd7b1986fab2ad","link":"http:\/\/m.ysxw.cn\/p\/31065.html","desc":"\u5728\u82f1\u5c71\u53bf\u519c\u6751\u201c\u8001\u624b\u827a\u201d\u54c1\u79cd\u8f83\u591a\uff0c\u5176\u505a\u5de5\u8bb2\u7a76\uff0c\u54c1\u8d28\u582a\u79f0\u4e0a\u4e58\uff0c\u56e0\u6b64\u6709\u5e7f\u9614\u7684\u5e02\u573a\u3002","title":"\u82f1\u5c71\u53bf\u5c06\u519c\u6751\u201c\u8001\u624b\u827a\u201d\u6253\u9020\u6210\u519c\u6c11\u589e\u6536\u201c\u65b0\u62c5\u5f53\u201d","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