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 寺 前 河(一)

09-18 15:42   英山史志  


瓦 寺 前 河(一)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温泉镇大畈河的故事,这期我们讲述南河镇瓦寺前河的故事。瓦寺前河是南河镇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望江尖以东的小界岭,流域73平方公里,有两条较大支流,流经12个行政村,全程23千米,干流呈东北西南走向。四十里长河,从望江山潺潺而下,如咏如歌,如泣如诉,讲述着沿途沧海桑田、悲欢离合的故事。 望江山是瓦寺前河的总源头,东北坡之水从东南流向西北,经四安寨、四口冲,在坪上垸东侧亭子岭境内与源自傅家垱、傅家坊、麻园墩之水汇合后折向西南,形成干流。干流经坪上垸与源自望江山东南坡的大石岩,经花屋沟、泡桐坳之水在灵芝村汇合,从此干流河道愈加宽阔,继续流向西南,经瓦寺前、二份塆于急水撞金钟处注入白莲河。

 望江山属英山东支山脉支脉中的最后一座高峰。英山东支山脉延至四安寨,主脉继续南行,于四安寨以南分出一支折向西行,行至四安寨西南,一峰突起。山峰海拔895米,天气晴好的时候,人站在峰顶上可望见长江,故称望江山。

 望江山曾经办过学校、药材场、牧场、林场。望江中学是一所耕读中学,是英山学习江西共大而创办的山头学校。隶属英山县文化教育局、南河区委。1969年创办,1978年撤销。校园占地约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教职员工12—15 人,学生最多时90人左右。望江中学先后招收10届学员,毕业学生近500人。20世纪50年代,四安寨村曾兴办集体药材场、牧场、林场。80年代后期,因无人经营,校舍、厂房、基地均荒废。

 望江山东边的四安寨,主峰为黑峰尖,黑峰尖上,至今还残存着一座石头垒砌的山寨,名黑峰寨。寨门石柱高有四五米,石墙蜿蜒百余米,城墙、石碓、石磨仍依稀可见。 清朝后期,太平军(人称“长毛”)占山筑寨,与官府对抗,官府先后四次组织军队攻打山寨,均未能破,黑峰寨因四次转危为安,被百姓称作四安寨。后来,四安寨主峰下面一片区域和村庄也被称为四安寨。 望江山北坡之水,出四安寨流入四口冲境内。四口冲是一条长约3.5千米的山冲,因有四个等距离分布进出的山口而得名四口冲。进入四口冲的望江山之水与源自四安寨诸山涧之水汇合后,河流渐成规模,于是被称为四口冲河。1959年,四口冲动工兴建水库,1960年,四口冲水库建成蓄水。水库尾水继续流向西北,于坪上垸东侧与源自傅家坊、麻园墩之水汇合,形成干流。 傅家坊起源于北宋南迁时代。傅氏落户于此,因勤劳俭朴,至明代时,积蓄日丰,便在村前小河的东西两岸,建造两座高达8米,用来收藏珍贵财物的仓库,远望仓库形似牌坊,因此得名傅家坊。源自傅家坊的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出傅家坊进入麻园墩,这一段河流被称为麻园墩河。麻园墩河与四口冲河会合之后仍称麻园墩河。

 麻园墩三面环山,中间平畈,畈中间有一块高地,形如一大土墩。明朝初期,南河段氏一支迁此定居,开垦大畈中间的土墩种麻,逐步形成麻产业,当地人称此墩为麻园墩。麻产业日渐兴旺,段氏人口迅速增加,村落规模逐渐扩大。在麻产业带动下,各种商铺相继开张,他姓居民纷纷投奔段氏村落,经商谋生,段氏居住地渐渐发展成小集镇。小集镇因种麻纺麻而兴,种麻纺麻则因畈中土墩之利而起,人们便称小集镇为麻园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以麻园墩为驻地,先后成立麻园公社、麻园乡、麻园管理区,各建制相关机关、事业单位与学校、卫生所等均落户于此,以山珍野味、中药材、土特产为主的商贸业迅速发展,蕲春、太湖的大小商贩穿梭往来,小镇愈加繁荣。(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英山地名故事》 

审核  方立  韩亮

编审  盛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