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二)黄陂区:盘活资产探索共享模式 打造乡村旅游经济典范

2021-11-29 17:18  

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位于武汉北大门,曾经因经济落后,产业空白,是远近驰名的空心村。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田野姹紫嫣红,村民喜笑颜开。今天的他山之石,让我们走进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

来到杜堂村,成片的花海、精致的民宿、文化深厚的花木兰博物馆映入眼帘,很难想象,一个人口不足2000人的小村庄竟成了众所周知的网红景区。

2014年前,杜堂村全村抛荒耕地60%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30%,房屋闲置率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1980元。人口空心化、村庄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社会服务空心化问题凸显,成为杜堂村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了破解发展难题,黄陂区以杜堂村为试点,大力推行市民下乡、企业兴乡、能人回乡“三乡工程”,引导能人葛天才回乡成立了武汉木兰花乡旅游开发公司,对村民的空闲房屋以入股合作社的形式由景区公司集中起来进行开发,景区公司对房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改造整修,统一运营管理,农户按入股金额的10%保底分红。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灵活的机制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不仅如此,在经营业态上,商业街、农家乐、文创街、民宿等都实行了共享模式,市民下乡投资装修农家乐经营只需要给予10%的提成,市民投资装修民宿不到30万一栋就能拥有一套八年使用权150平米左右的民宿别墅,收益的51%归市民所有,49%用于合作社的管理等费用,这一独特的模式吸引了一大批市民下乡投资民宿和农家乐。

自2017年以来,杜堂村建成网上推介平台,成功签约市民下乡86人,签约共享农房77套,目前,杜堂村引进市民下乡并已开张营业的有12家民宿、8家农家乐、1家土特产电商、1所中国文艺家书画院、1所非遗文化泥塑馆和1所木兰文化博物馆。杜堂村也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最美休闲乡村”。

(融媒体中心记者:徐伟 编辑:陈俊伟 审核:黄炎)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19/202111/458318c2fbe287df98bbfae7ee11a60e.png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fXaB07qT08zt3soO","timestamp":1751585647,"signature":"ac50cdb42c5ba708d5c09cf20dbe45c632099f24","link":"http:\/\/m.ysxw.cn\/p\/46045.html","desc":"","title":"\u4ed6\u5c71\u4e4b\u77f3\uff08\u4e8c\uff09\u9ec4\u9642\u533a\uff1a\u76d8\u6d3b\u8d44\u4ea7\u63a2\u7d22\u5171\u4eab\u6a21\u5f0f \u6253\u9020\u4e61\u6751\u65c5\u6e38\u7ecf\u6d4e\u5178\u8303 ","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