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显仁心 育人见厚德 ——英山一中特级教师王胜的抗疫故事

©原创   04-09 15:25   刘春利

“包保干部跟你们医生一样,都有一颗仁爱之心,行仁义之事,定会百毒不侵!”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教师王胜这样开玩笑地安慰妻子。2月11日,当学校领导在工作群里说包保片区疫情排查人手不够时,王胜第一个留言说:“我可以去!”家人知道王胜主动报名当上社区抗疫包保干部,有点吃惊。儿子说:“您五十多岁快退休了,身体抵抗力哪比得上年轻人?”但家人明白,王老师认定的事情一向九头牛都拉不回。最后,在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妻子疼爱地叮嘱道:“别人躲都躲不及,我们家倒好,全家上阵!不过,你可要搞好防护,千万小心!”

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鄂东大地,形势非常严峻。确诊病例越来越多,位于武汉城市圈的英山县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爆发期。2月4日,确诊超过50例,成为高风险地区。尽管城区已经封闭路口、小区、楼道,但是管控仍然存在漏洞。而居住近一千户家庭的廉租房小区,人数多,人员杂,更是防控的薄弱之地。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当机立断,分到各个单位包保,英山一中负责7个单元147家。

抗疫之初,校务、卡口值班就把干部排得满满的,一中接受到这个艰巨任务时,竟有些为难:现在疫情大爆发,人人自危,唯恐避之不及,安排谁合适呢?已届55周岁的特级教师王胜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个报了名,当起21户低收入家庭的“包保”干部。

包保逆行,折射大爱仁心

俗话说“医者仁心”,包保干部就像医生甚至保姆,必怀仁心,事无巨细,一包“兜底”。没菜没米,缺少生活物资,立马想办法买到送上门;有个下岗职工,钱也用完了,就先垫着;有个住户没有口罩,出不了门,就把自家的口罩送给他。

一天,王胜接到了一位包保户——94岁老爷爷的电话。老人家说,家里的润肠、降压和治疗哮喘的药都吃完了,解不出大便,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那时刚刚封城,代购证还没有办下来,药店也大部分关门了。王老师只好打电话四处打听,托熟人在医院买到了润肠和降压药。但是,在疫期期间,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治疗咳嗽发热类药品全都下架,禁止出售。老爷爷上了年纪,倔强异常,对药品有心理依赖,这可如何是好?情急生智,王老师想到自己80多岁的岳父也患类似的老年病,说不定有这些药。他连夜赶到岳父家,真的找到药了。可中风后的老岳父,也不好说话。最后,王老师连哄带骗地匀了一瓶治疗哮喘的氨茶碱,深夜送到老爷爷家,总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社区就是战区,包保就是逆行。春节时的廉租房里,大部分人是外地务工返回过年的,许多是从武汉或路过武汉回来的,有没有病毒携带者都很难说。在所有人宅家避“毒”的日子里,王胜就是勇敢的逆行者:入户调查,登记信息,配送物资,每天“四项”排查,摸排京津冀务工人员,及时上报信息,完满完成各项任务。

变身主播,备战线上教学

新冠病毒肆虐,百年不遇,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非常时期,学生全部居家线上学习。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王胜还肩负着“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使命,于是迅速转换角色,当起了“网络主播”。

英山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大部分学生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没有网络,或者网速差,卡顿严重,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实际上处于“停学”的状态。怎么办?王胜积极呼吁,在政府、通讯运营商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不仅使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都用上了网,还使全县各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基本解决了学生线上学习硬件不足的难题。有的乡镇在抗疫宅家时,甚至将没有孩子上网课的家庭信号掐断,以保证学生收看网课的质量,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赞誉。

没有老师面对面的教学和监督,有的学生只是挂网,玩“空城计”,心不在“线”;有的借“机”玩游戏,刷抖音;有的线上学习效率低下,厌倦学习,怎么办?王老师利用腾讯课堂上网课,不断摸索小技巧,总结“金点子”,想方设法隔空发力,打造丰富生动的魅力语文课。他精心备课,精选内容,条分缕析,风趣幽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例如,他结合防疫英雄故事,搞好作文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受到德育熏陶。他通过限时作业、在线批阅、实时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合作、深度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存在很多可控因素,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很高。现实中,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势必就有“掉队”学生。王胜老师认领了6名“掉队”学生,每天为这些同学“开小灶”:线上后台点名,通过QQ留言进行“线上谈心”,发一篇优秀示范作文,检查作业落实情况,捕捉闪光点并在家长群里点赞。特别的关注特别的爱,在王老师的悉心帮扶下,这些同学的自觉性渐渐增强了,进步也明显了。

传道育人,彰显师者厚德

一直以来,王胜老师始终坚持“大语文”理念,竭力“育人育德”“以文化人”,引导学生在学业和精神上共同成长。疫情来袭,他马上意识到:危机也是契机,灾难是一本无字教科书,在线教学是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好时机。王老师发动学生上网搜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分享到学习群,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思维碰撞。这样一来,紧扣社会热点,把立德树人融入语文课堂,教育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引领学生感悟钟南山、李兰娟等逆行的白衣天使博大深厚的爱心,体会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民族担当,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感,让孩子们在灾难中成长,在磨砺中前行。

此外,长期居家隔离,对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简直难以忍受!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王老师发现,班上学生中有的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有的存在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立;有的厌学贪玩,耍横不讲理。针对这些情况,王胜老师在学生群里公布自己的电话、QQ、微信号码,让其成为心理咨询热线。他的热线就是同学们释放压力的驿站,也是同学们奋进拼搏的加油站。论年龄,他是学生的父母辈,但颇具亲和力的他就像老大哥一样,总是平等坦诚地和学生谈心:谈烦恼,谈困惑,谈理想;不批评,不指责,不惩罚;多理解,多鼓励,多点赞。他无微不至的暖心之举,让处于高三备考高压下的孩子们坚定信心,树立目标,抛弃焦虑,走出阴霾,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最后的冲刺”。

有些家长与孩子“斗智斗勇”,因爱生烦,不堪重负,“压力山大”。王老师无论是电话家访还是入户家访,都主动当起了义务“心理辅导员”。有个学生总爱睡懒觉,不满父母管束,与父母闹矛盾。王老师开导家长说:“不要厌烦孩子,想想他小时候可爱的样子,给你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打骂无益,慢慢引导,爱可以改变一切!”家长以爱和陪伴的方式,终于使孩子慢慢改变了睡懒觉的缺点。“孩子居家学习时间长了,有些急躁、焦虑、担忧都是正常的。但家长是榜样,只有家长端正了心态,孩子才会沉下心来。”一位家长听了王老师这番话后,放松了不少,表示愿意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并试图以身作则,慢慢感化孩子、改变孩子。

疫情无情人有情,教书育人贵在心。非常时期,王胜老师就是这样“疫”网情深,甘于奉献,仁心授业,厚德育人,发挥着特级教师的应有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别样的精彩!(通讯员:刘春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