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气温回暖。走进英山县石头咀镇天堂村的山林里,迎面而来的是翠绿蓊郁,和风轻拂,给人舒爽清新的感觉。
“我们村以山林为依托,以生态作靠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经形成‘林药共生’、‘林菌共存’、林畜共养、‘林景共荣’的增收新业态。”天堂村党支部书记如数家珍地介绍村里的绿色富民路。
地处英山县西北部的石头咀镇,近年来积极引导农民转型发展,通过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向绿而生、提升富民效应,点绿成金、凝聚富民合力等三个方面发力,蹚出林下经济一路看好,助力农民端牢生态碗、吃上生态饭,铺就绿色富民路,扩大生态产业圈。
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
平日茂密幽静的山林里,近半个月以来,处处是人头攒动、人人弯腰劳作。3月21日,天堂村农民王再萍和丈夫一道,忙碌着种植天麻,只见其将培植好的天麻菌材,按规矩、依次序,搁到事先挖好的土巢中,然后喷药盖土。
有着245户农户的天堂村,当前是家家种植天麻、户户辛勤播种。按当前的市场行情,一亩天麻能够获取1万元的经济效益,因此全村农民对天麻种植的积极性高。待到清明节后,农户又开始种植茯苓了。
茯苓是石头咀镇的传统产业项目,既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又有繁华的发展今天,楚吉牌茯苓制品,是黄冈市农业产业名品优品,石头咀镇也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批“一镇一业”示范乡镇,镇域内有10多家以茯苓为主导项目的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
无论是天麻还是茯苓,发展都离不开山林。石头咀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形成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的喜人局面。全镇涌现出天堂村、周家畈村、郑家坊村、杜家山村、陶家冲村等20多个“林药共生”、“林菌共存”的产业大村。
天堂村党支部书记周德智充满自信地说:“我们村林下经济的品种多、规模大,天麻1000亩、茯苓150亩、黄精100亩、石菖蒲250亩,年综合产值达到5100万元。”
向绿而生,提升富民效应
绿色不仅是风景,还是发展的底气、致富的基因。石头咀镇周家畈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做到面子美的同时里子实,让过去的“土地方”,建设成为现在的“新爆点”。带来这一良好势头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向绿而生、显著提升富民效应。
农民下山、产业上山,是周家畈村10年前,探索出来的一条发展路径,如今在多层次锻造、全方位雕琢的作用下,发展路径已经拓展和延伸,山上建药园、山腰建茶园、山下建家园,行走在村里呈现一幅人在画中、村在景中的绿色和美画卷来。
如今,周家畈村中药材总面积超过500亩,综合产值效益达到1500万元。村妇联主任王桂兰说:“茯苓是村里中药材产业的主导项目,一般的农户种植有10亩,30亩以上的大户有50多户。到秋季茯苓收获的时候,简直就是家家笑、户户乐。”
在周家畈村,除中药材产业外,还有200亩茶叶和300亩桑叶,其种在地里是风景,收获起来有“钱”景。以此为基础,对接湖北一品桑科技公司,建起果桑公园,每年春夏之交,前来采摘桑椹、品尝乡愁、购买桑茶、体验乡情的客人络绎不绝,继而带动农民的种养特色产品,加快销售速度、增强变现影响。
与周家畈村邻近的武显庙村,有一处叫作“磨儿石”的林场,由于缺乏管理,一度是村集体的包袱,后被村民刘庆承包,一面发展林业培植,一面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种植的有中药材、养殖的黑毛猪、土鸡等,几经打造,整个林场总价值近600万元,还带动10多名农民、20多户农户以就业、共同发展等形式,实现持续增收、加速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宝盆”。
点绿成金,凝聚富民合力
家有一片林、日子过得行,种好一片林、能富几代人。这些农民中间口口相传的乡土俚语,道出山林在日常生存、兴业致富等方面的巨大影响。石头咀镇把山林当风景线,使一个个村庄转身为景区,从而带动农家乐、民宿等新型产业,雨后春笋一样地兴起。
背倚青山前临西河的石头咀镇窑塆村,在大幅度治理人居环境、大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后,以323县道穿村而过的交通便利,引来乡土能人,发展起山外山民宿,其灵活的经营、优质的服务、上乘的理念,使其产生较强的凝聚力,吸纳20多名农民到此就业,还是英山油面、蔡萍麻花等乡愁土特产的展示窗口,有效拓宽其销售渠道。
天堂村以毗邻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优势,建起集体验、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陶然居”民宿,一年四季特色分明、亮点频出、卖点闪光,带来生意火爆、效益喜人。这家民宿,也因此被雕塑为“林景共荣”的“试金石”。
石头咀镇新店村与安徽霍山县地相接、山相连,在外打拼成功的村民郑军,回乡投资创办鄂皖驿站民宿,凭借这里出门有林、推窗见绿、步移景异的生态资源,构造春品茶夏纳凉秋尝果冬赏腊的乡村好味道,释放发展活力,拉动村民搞种养。现在又办起鄂皖茶居,迸发更强的动力,推动从卖风景到卖风情的跨越。
在当前的春季,石头咀镇掀起植绿、补绿、添绿的新高潮,继续发力做实造林、护林、育林,产生惠民、利民、富民的多重效应,进一步实现点绿成金,凝聚合力,营造绿色致富强气场,扩大生态产业圈,延伸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