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看特色口子县经济逆袭的三大创新密码

2025-04-25 19:13  

春潮澎湃,战鼓催征

在湖北省“建成支点”的

激昂奋进号角声中

郧西县凭借首季“开门红”的

澎湃热浪

在秦巴山间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放眼这片红色热土,工业“智”造势头正盛、农业沃野遍地生金、文旅画卷山水竞秀……一组跃动的数据令人振奋: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4.5%,勾勒出产业发展上扬曲线。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这座鄂陕毗邻地区特色口子县以“干”字为先的坚实步伐。春风劲拂处,51万郧西儿女正以守水护绿的担当和奋勇争先的士气,奋力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在服务全省大局中展现郧西担当与作为。



123.jpg240小时来看看他们怎样玩转湖北

在武汉

一口一个“黄鹤楼”

自然不在话下

站在空中列车上

被吓到腿抖接连发出

“一鹅”“你hé我”的尖叫

在宜昌

临江而立

感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

跟着轮船乘坐电梯

看三峡大坝气势如虹

在咸宁赤壁

站在三国古战场

遥想金戈铁马

美人英雄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或是在黄冈

踏上红安这块红色的土地

去触碰那些烽火连天里的

铮铮铁骨

如果想寻得一片世外桃源

那么就来神农架吧

和猴哥称兄道弟

同鹿群尽情撒欢怕在神农架“偶遇”野人?

那就先学一身功夫防身

想学中国功夫

就来武当山吧

太极拳、八卦掌、子午枪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还能够颐养心性

除了这些

你还可以去襄阳大唐不夜城

赴一场大唐盛宴

去荆州古城

感受岁月在城墙上留下的印记

去仙岛湖逐浪

去潜江吃小龙虾

……

2024年

湖北共接待入境游客278.7万人次

居全国前列

从黄鹤楼的诗意光影

到襄阳的武侠之风

从荆州的古城明月

到恩施的绿野仙踪

游客口碑印证着湖北文旅

从“流量”到“留量”的蜕变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丰富,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白云黄鹤、神农秘境、“洪湖水、浪打浪”等文旅品牌深入人心,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知音号等标志性文旅项目深受游客喜爱。

湖北共有世界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11个人类非遗项目和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家史是湖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据湖北省文旅厅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72处,占全国总量的二十分之一;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约15万件(套),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全省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点)738处,以革命旧址及战争遗址居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

小布送福利

240小时游湖北

时间根本不够用

再来240个小时也不够!

你觉得湖北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推荐

欢迎评论区留言来和小布聊聊吧

留言前5名粉丝

每人将获得HICC

(湖北国际传播中心)

定制u盘1个

活动截止时间:4月26日12:00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湖北发布




“智”造跃升

现代化工业筋骨更壮





“12.4%!”


3月28日,记者在郧西县各工厂车间、责任部门采访时,这一数据令人振奋。“今年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增速位列全市前茅。”该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工业底子薄弱,又身负生态保护重担,产业如何持续突围?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郧西,以创新给出答案。一路走一路看,这里处处彰显着创新智慧——从制造迈向“智”造,深山里的工业基因正释放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走进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有序运转的生产线上,蓝色电弧在储能电池模组间跳跃,机械臂精准抓取成品电池装车,一批标注“巴西订单”字样的工商业储能电池整装待发。“一季度完成产值7000万元,同比增长超100%。”公司负责人赵春燕介绍。


产值增长的关键何在?赵春燕告诉记者:“公司新投入一条半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进口激光焊接设备,可生产软包、方壳等多型号电池,日产能突破1000组。”自去年9月至今,公司生产设备全部满负荷运转,预计今年公司总产值可达3.5亿元。


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生产电池。记者 刘昆 摄


在郧西精诚汽配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以0.01毫米精度雕琢新能源汽车差速器壳体,每48小时就有一批“郧西制造”嵌入奇瑞生产线。


何以如此高效?“今年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一条差速器壳体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效率由每天340件提升到每天560件,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20%左右。”该公司总工程师谢毛毛一语道破。


产能产值的提升,正是郧西县现代化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走访县域各规上企业,向“新”高攀的脉动格外强劲:在湖北奥维工业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全省独家生产的液化气调压器高效下线;在中庸电力(郧西)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研发工作的倒计时牌指向省级重点实验室验收节点。


工业产业创新提能,离不开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聚焦壮大优势工业引擎,全县锚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方向,以实施“亿元倍增、十亿支撑、百亿冲刺”培育工程为抓手,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智改数转、清洁生产“三个全覆盖”,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产业向“新”发展举旗定向。



春天打响“发令枪”,奋力夺取首季经济运行“开门红”,全县各地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新动力推动产业“智”造开好局、起好步,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向新向好发展态势。


从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到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春日里的郧西县,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共融共舞,全县上下干劲倍增,为全年实现“双百”(新增“四上”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达到12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30亿元)目标奋力拼搏。


湖北奥维工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检测线。记者 刘昆 摄



点“绿”成金

希望的田野“丰”景更胜





车间连着田间。在郧西县,插上科技翅膀的绿色农业,发展有“智”更优质。


一季度,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持续快速增长,智慧农业与绿色循环“双轮驱动”,为农业强县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夹河关水电站。


走进河夹镇杨家湾村智慧绿谷,现代农业科技气息扑面而来,5条全自动菌棒生产线飞速运转,技术员轻点手机 APP,大棚内温度、湿度等18项参数实时调控。“过去50万棒香菇需要10人盯守,现在一部手机就能管全场。”现场技术人员笑着说。


智能化改造催生十足“蘑”力:基地里优级菇占比超90%,每公斤溢价4元钱仍热销,采摘茬次增至10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5%。这个“车间连着田间”的智慧工厂,全年菌棒产量将突破3000万棒,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链“智慧引擎”。


同样是加工增值,位于土门镇家竹村的湖北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点草成金”远近闻名。依托科技力量,秸秆、菌渣与畜禽粪污在全封闭发酵仓中经历144小时后发生蜕变,转化为7类功能型有机肥。


湖北绿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车间。记者 吴守全 摄


“1吨废弃物生产280公斤有机肥,肥料利用率比传统产品高45%。”公司负责人潘晶林介绍,当前2000吨订单覆盖全县18个乡镇,可滋养3000余亩良田。据统计,公司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达7万吨,可产出有机肥2万吨,资源利用率超90%,曾经的“生态包袱”成了产业链上的“香饽饽”。


一项项“变废为宝”的成果,彰显出郧西县“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体系成效。在物质层面,该县形成“秸秆转化-畜禽养殖-菌棒利用-肥田增效”闭路循环;在技术层面,贯通“产学研转化-智能化生产-全域化服务”创新链条;在效益层面,实现“耕地改良-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协同发展



沃土生金,见证质变。在安家乡神雾岭生态茶园里,新施的茶叶专用肥催生出嫩绿的茶芽。技术员段建设抓起一把改良后的松软土壤说道:“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8%,板结现象减少22%,在化肥减量35%的情况下实现产量提升12%。”


安家乡神雾岭茶园。


香口乡养殖户王顺美家的羊粪“变现”2.3万元;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2%……这些场景,共同拼出该县耕地质量三年提升0.8级的生态图。


“农”墨重彩绘“丰”景,田畴沃野起欢歌。郧西县正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动绿色产业链向纵深拓展,建设2.5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六大农业产业串珠成链。如今,马头山羊种源保护基地、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菜篮子”供应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正加速推进。


锚定“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地”新定位,这条从智能车间延伸到田间地头的绿色产业链,正在秦巴山间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郧西河夹绿色低碳数字化新型园区。



以“文”塑旅

诗意的远方画卷更美





文旅融合逐新梦,诗与远方绽芳华。今年以来,郧西县以山水为卷、文化为笔,在秦巴山间勾勒出一幅全域旅游壮美画卷。


四月芳菲,从红色文化到体旅深度融合,这片土地以创新之姿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风景秀丽的郧西县城。


“清明节前夕,预约讲解服务的游客排到假期最后一天。”4月3日,在郧西县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内,讲解员井秀娟为来自陕西省的40余名游客讲述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转战郧西时,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故事。


郧西县是“湖北解放第一县”,全县共有红色遗址42处,其中国家级红色遗址1处、省级红色遗址8处。2021年7月,郧西县被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设范围、全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轴四线”整体空间框架,目前8处红色旧址展陈布展完工并对外开放,融交通、文化、体验、游憩于一体的红色记忆体验带发挥“红线穿绿珠”效应,擦亮了郧西红色文化名片。


天河口湿地公园。


天河景区玄鼓山桃花岭是游客热门打卡地,赏花、踏春、游园……一季度,该景区游客接待量较同期显著攀升。


“今年,我们创新推出桃花仙子巡游、西游 NPC(游戏中由人工智能控制的角色)互动等活动,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到3.2小时,二次消费占比提升40%。”景区经理饶玲玲说。这种“赏花+”模式,正是该县践行“两山”理论、探索“颜值”变“产值”的生动实践。


郧西县天河景区玄鼓山桃花岭游人如织。通讯员 徐军 摄


文旅市场的热度,源自服务品质的厚度。该县大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出“体育过大年”省级分会场、鄂陕足球邀请赛等特色活动。消费促进政策精准发力,该县驻武当山旅游服务办事处在武当山景区投入运营,已累计输送8批2455人次客源,带动天河景区、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等景区景点夜间消费增长150%,“天上七夕·人间郧西”“晚留郧西·体验中国式浪漫”文旅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



盘桓在崇山峻岭间的十巫北高速公路。


不仅如此,区域协作的突破,更为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格局。2月24日,首个“武当山-郧西”旅游专线团启程,两地旅游联动迈出实质性步伐;3月8日,陕西千人团走进“春满郧西赏花天河”活动现场,省际旅游合作结出硕果。这些跨越山水的牵手,让郧西从“旅游过境地”变为鄂陕文旅走廊重要节点。


当文旅融合的根系深扎沃土,乡村振兴的枝叶向着“诗与远方”拔节生长,一幅青山不墨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县各景区日均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27%,文旅发展全面开花,消费市场“旅动力”十足。


观音镇刘家湾村七夕湾景区。


“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从产业到生态,从项目到企业,从“丰”景到风景……一个个鲜活场景折射出郧西县全年经济精彩发展的壮阔图景,成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动注脚。




吉雄

十堰日报官方视频号

欢迎关注浏览


来源十堰报(记者 潘雪 特约记者 邹景根 徐光意)

编辑:木子  责编:刘姣  终审:李寅
热忱欢迎广大微友投稿,稿件请图文并茂哦!
编辑部电话:0719-8118130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19/202504/58330d3c107050b95346ca8e3156f1ee.jpeg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PhwmNxM66ZWobJri","timestamp":1745677709,"signature":"f70112e1c044f229fb7526b71290ddb364aa0e33","link":"http:\/\/m.ysxw.cn\/p\/75887.html","desc":"","title":"\u5411\u201c\u65b0\u201d\u800c\u884c\uff01\u770b\u7279\u8272\u53e3\u5b50\u53bf\u7ecf\u6d4e\u9006\u88ad\u7684\u4e09\u5927\u521b\u65b0\u5bc6\u7801","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