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汤俭民:“泥腿子”专家的“金种子”传奇

2025-07-07 21:20  


在孝感市孝南区的稻田里,67岁的汤俭民四十年如一日,培育出33个水稻新品种,推广2000余万亩。这位“泥腿子专家”用一粒粒金黄的稻谷,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

记者 艾思航:现在的气温是36度高温预警,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在这片绿油油的试验田里,咱们的汤专家一扎就是扎了将近5个小时。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 汤俭民:水稻它就在中午温度越高的时候,它就这个时候开花,只有开花我们才能去改良它,把杂交搞完了,你才能回家吃中饭。

烈日炙烤,汗如雨下,汤俭民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其实,县级以下农技部门只有推广任务,并没有育种科研任务,但汤俭民却在育种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坚持了四十年。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 汤俭民:我也是农村孩子,在实践中也确实看到对(于)我们的广大农民,他需要科技,他们渴望得到优良的品种,人民需要我们去做,这就是最好的舞台。

缺资金、缺设备、技术低,想要培育出优质品种谈何容易,汤俭民将最基础的科研工具发挥到极致——那个磨破边的帆布背包里永远会装着记录本和笔,随时记录下育种材料最细微的变化。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 汤俭民:一年是8个本子,大概有50多页, 6、70页的也有,(记录着)这些育种材料的农艺性状,正面写反着写,写完。

40年,300多本记录本,最终汇聚成一座数据“长城”。记者发现,汤俭民翻阅资料的手指,一直弯曲着, 这是有一年,为了不耽误育种季,他拒绝给受伤的手指上夹板造成的。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 汤俭民:我上夹板了那我怎么搞,我一两个月不能下水,因为我很忙,所以我就没有管它了,长成了个畸形。

记者:您后悔不?

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 汤俭民:后悔什么呢?后悔干什么?蛮好啊,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汤俭民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最终在广袤田野里结出了金灿灿的硕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培育出两个荣获中国农博会银奖的地方特色品种,新世纪他又6次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认证,让濒临绝迹的孝感香稻重焕生机。

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徐山村村民 张水华:普通稻打好比(卖)一块二,这个稻起码要卖两块到两块二的样子。(汤专家)在技术上面还给我们指导,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有汤专家在我们肯定放心了。

眼下,汤俭民仍奋战在育种一线,朝着让水稻更香、抗性更强、产量更稳的目标迈进。

来源:长江云

相关阅读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lUzVApR2hVVpdgo0","timestamp":1752454958,"signature":"97dbe9ce48638c2cbf55d0bd4ea344ba9eadd7a7","link":"http:\/\/m.ysxw.cn\/p\/78991.html","desc":"","title":"\u515a\u65d7\u5728\u57fa\u5c42\u4e00\u7ebf\u9ad8\u9ad8\u98d8\u626c | \u6c64\u4fed\u6c11\uff1a\u201c\u6ce5\u817f\u5b50\u201d\u4e13\u5bb6\u7684\u201c\u91d1\u79cd\u5b50\u201d\u4f20\u5947","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