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民政、卫健系统通过打通壁垒、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将医疗资源深度嵌入养老服务链条实现养老服务纵深化高质量发展。本期,记者走进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地探访“医养融合”新模式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有精度、更有温度的专业服务,托起幸福晚年。
日前,记者在位于红山镇的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内的如家老年服务中心看到,一大早,县中医医院医务团队脚步轻快地穿梭在病房之间,俯身问诊、细致查体。
县中医医院如家分院老年病科科室主任 付剑: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判,(为)病人制定专业的个性化治疗。
如家老年服务中心是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施“公建民营”运营模式的首家合作伙伴。面对入住率的增加以及病人和病人家属对更优质的医养融合服务的现实需求,今年以来,在县民政局的牵头带动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与县医共体总医院中医医院院区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在5月份新增了一批医务人员以及护理人员。
县中医医院如家分院老年病科科室主任 付剑:我们目前配备的医护是二十人,医生团队是八人,护士是十二人。每天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的评判,给病人制定专业的个性化治疗。
英山县如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人员 杨青:不仅中医院增加了医务人员,我们如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今年五月份,在民政局的支持下,入住老人增多,在之前的十几人增加到二十几人,就想更好地服务老人的生活,提升服务质量。
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通过组建专业医疗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制,为患病老人提供用药指导、慢性病管理、康复训练及针灸艾灸理疗等全流程服务,深化医养融合,让照护质量实实在在得到提升。医养融合带来的新的变化,在付新南身上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这位来自石头咀镇凉亭村的老人今年已经91岁,在这个中心住了11年,对服务的提升感触尤深。
疗养人员 付新南:来的时候又黑又瘦,现在长得白胖白胖的。在这里吃了玩,快活不耐烦,玩了吃,什么事都不着急。看病离得近,(能)随时就诊,相当好。
从曾经专业医护力量相对薄弱、服务模式相对单一,到如今病房里专业查房成为常态、24小时全流程医养融合守护无缝衔接,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带来的深刻变化,在这里清晰可见。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通过深化“医养融合”、建强专业力量、织密服务网络、打通体制机制壁垒,让养老服务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英山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 周啸:我们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在民政局的安排部署下,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问题导向,突出实践特色,推动“享康养到英山 享服务找邹倩”品牌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常态化联系服务老人机制,健全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提升养老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融媒体记者:熊豪 叶知洲 涂炜
一审:杜典锋
二审:段冕
三审: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