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清晨,在英山县孔家坊乡新屋咀村的茶园里,73岁的郑凤琴正弯腰采摘春茶。指尖划过嫩绿的芽尖,她笑着说:“多亏太平人寿的保险兜底,不然去年那场意外,我这茶园可就耽误了!”从2021年到2025年,五年时光里,太平人寿湖北分公司用实打实的帮扶与守护,让这个山乡小村蜕变成了产业兴旺、民心安稳的"幸福村"。
荒坡变“聚宝盆”:产业扎根让腰包鼓起来
"这虎杖苗得这样栽,间距留够30厘米才能长得壮!"中药材基地里,太平人寿驻村队员小陈蹲在地里,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巧。2022年,工作队带着村民开垦50亩荒坡时,不少人犯嘀咕:“这石头缝里能长出钱来?”如今,这片坡地成了村里的“绿色银行”——虎杖当年种当年收,黄柏虽要等五年,但亩均收入超2万元,50亩基地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村民张书云家的小院更是藏着“致富经”。3分地的贝贝南瓜爬满篱笆,金黄的果实坠弯了藤蔓。“去年收了800多斤,太平人寿帮忙联系销路,卖了2000多块钱!"她边摘南瓜边笑,“以前院子荒着长杂草,现在连墙角都种满了'金疙瘩',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23年推行的“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大伙跟着工作队学技术、搞种植,连70岁的老党员张大爷都动了心:“我把2亩地入股基地,年底分红+务工收入,比在外打工的儿子挣得还稳当!”如今,村里不仅有中药材基地,还增加了茶叶、香菇种植,产业版图从坡地延伸到庭院,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山货出大山:从田间到餐桌的“暖心接力”
“这土鸡蛋是新屋咀村的'土宝贝',你看这蛋黄,金黄金黄的!”在太平人寿湖北分公司的职工食堂里,工会主席举着刚煮好的鸡蛋给大伙看。2021年以来,分公司累计采购村里的土鸡蛋、茶叶、大米等农特产超百万元,2025年上半年又订了8.6万元的香菇、木耳,让山货顺着“消费帮扶”的通道走出了大山。
更热闹的是村里的“采摘节”。每年春茶开采、南瓜成熟时,太平人寿都会组织员工、客户来村里体验。游客们挎着竹篮采茶叶,在南瓜地里拍照打卡,临走时塞满后备箱的农特产,成了村民们最实在的“成绩单”。“以前茶叶愁卖,现在人来了,茶卖了,我开的农家乐一天能赚300多!”村民陈琳笑着擦桌子,屋里的土菜香飘出老远。
意外遇“及时雨”:外伤理赔暖人心
“去年采茶时摔了一跤,膝盖磕破了,住院花了不少钱。”村民张汉书挽起裤腿,指着膝盖上淡淡的疤痕说,“当时急得睡不着觉,太平人寿的驻村队员听说后,当天就来家里帮我整理病历、填写理赔单。”3天后,3800元外伤理赔款到账,正好够支付医药费和请人帮忙采茶的工钱。
这样的暖心保障,早已覆盖全村。太平人寿在村里设了普惠金融服务点,推广小额意外险、防返贫保险,2025年上半年就帮200多位村民参保。“大婶,下地干活记得穿防滑鞋,万一磕着碰着,这保险能帮衬!”队员们走村入户时,总不忘叮嘱村民注意安全。五保户王爹爹砍柴时被树枝划伤手,也是工作队帮他申请了理赔,“不用跑县城,在家门口就把事儿办了,太平人寿比亲人还贴心!”
五年蝶变记:新屋咀村的“幸福清单”
“你看这路,以前坑坑洼洼的,现在硬化到家门口;那水塘,以前灌溉靠天,现在能浇50亩地!”村支书张金意领着大伙看村里的变化,话里满是骄傲。五年间,太平人寿帮村里硬化道路8公里,修了3个灌溉水塘,翻新23户危房,32名贫困学生拿到助学金,连文化广场都装上了新路灯。
2025年,新规划的中药材初加工车间正在打地基,建成后能让药材溢价30%,还能吸纳20人务工;同时,电商服务站也在筹备中,以后村民在家就能把山货卖到全国。“今年再努把力,让大伙的腰包更鼓!”太平人寿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在调研时的承诺,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傍晚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跟着音乐跳广场舞,孩子追着萤火虫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在灯下商量秋季种植计划,墙上的顺口溜格外醒目:“太平驻咱新屋咀,产业旺了日子美,意外有保心不慌,幸福歌声满天飞!”
从荒坡生金到保障暖心,从山货出山到笑脸绽放,太平人寿与新屋咀村的故事,还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续写着更多温暖篇章。
通讯员:王旭 张金意
一审:杜典锋
二审:段冕
三审:黄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