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散尽,家住杨柳湾镇游击冲村的胡小三已悄然起床,她轻手轻脚地走进里屋,为年近九旬的母亲和70岁的姐姐换洗尿布,擦洗身体。紧接着,灶台边升起袅袅炊烟,她焖上热粥、炒好简单的小菜,又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和姐姐喂饭。等收拾妥当,她推着轮椅把两人送到院子里,让她们晒着初升的太阳,自己则蹲在一旁,慢慢给姐姐梳理蓬乱的头发——这样的清晨,她已坚持了21年,从四十岁的中年妇人,走到了花甲之年。
推开胡小三的家门,很难想象这里住着两位需要专人照料的病人,地面扫得不见一丝尘土,桌椅擦得锃亮,窗明几净,母亲和姐姐的被褥叠得方方正正,连窗台上的旧花盆里,都摆着几株打理得精神的小草。她不仅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更是全家的“顶梁柱”,儿子刚毕业参加工作,收入仅够维持自身开销,种地、采茶叶成了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天忙完家里的事,她就扛着锄头去地里忙活,采茶季更是天不亮就钻进茶园,指尖被茶汁染得发褐,却总想着多采一把,能多赚点钱补贴家用。
“她啊,真是个苦命人,却也是个硬气人。”说起胡小三,村里的妇联主任李婷就红了眼眶。早年丧父的她,人生路上满是坎坷:结过两次婚,第一任丈夫早早离世,第二任丈夫也在儿子11岁时因病去世;姊妹五个大多先天残疾,家庭条件都不好,她一直照料的大姐,天生聋哑,后来又失明,近来更是摔断了腿,彻底瘫痪在床;母亲也常年需要人寸步不离地照看。可即便日子过得这样难,她从未坐着等过资助、盼过补贴。村里邻居谁有难处,她总会搭把手。去年因为她儿子毕业有了工作,村里按照相关规定把她的低保停掉了,她也只是平静地说:“这么多年党和国家还有你们都很照顾我,非常感谢你们,这个事按政策来就行,不让你们为难。”
21年的光阴,足够让青丝染成白发,让晨露换了霜雪。胡小三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日复一日的行动,把“孝老爱亲”四个字揉进了柴米油盐里,把“自立自强”刻进了骨血中。“尽管这些年很辛苦,但是我不后悔。”胡小三坚定地说道。她的家不大,却因这份坚守满是温暖;她的日子不富,却用坚韧活出了最动人的模样——这哪里是普通的家常事,分明是一个普通人用生命写就的赞歌,让每一个听闻她故事的人,都懂得了“善良”与“坚持”最本真的重量。
通讯员:邓万贵 段煜
一审:刘锦芮
二审:段冕
三审: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