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人文英山 | 以心育心,让教育充满温度——一名城区教师的乡镇交流之旅

2025-10-31 11:18  

英山县实验小学     郑喆  

案例

去年夏天,当我得知学校有通知我到乡镇学校交流任教一年的时候,心里特别的忐忑,我是从城区的小学里教数学多年的老师,对于乡镇学校里的教学环境还有学生们的情况了解很少。带着未知的担心,收拾好行囊,踏上一段交流之程。   

刚到乡镇学校的第一天,我发现在设施上与城区的学校并无太大的区别,但是上课时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大相径庭,有的在教室里乱走动,有的交头接耳,课堂纪律松弛。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不一样,有的同学连数学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那时候我感觉特别无力。

我在最初的几节课上想按照城区学校的教法,拿一个模子去要求乡下的孩子们。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学生们听的一头雾水。教室里静悄悄的。下课铃声响起了,我站到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疑惑的眼神,心里面五味杂陈。

那天下课后,我独自一人在操场上闲逛,忽然碰上学校里陈校长,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我心事重重,他递给我一颗糖,和颜悦色地说:"先带孩子走进你的世界,再把你的世界带给孩子吧。"这块"精神糖果"使我看开了,我要改变我的教学策略。

从那以后,我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通过不断的家访,我才真正体会到城乡教育的差别。我发现小明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他是跟着年纪很大的爷爷在生活的,爷爷能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却没法给他补课,所以他的作业一直都是赶不上。然后就是小华呢,他父母是在家的,但是整天忙农活儿,根本不看他的学习情况;最让人心疼的就是小丽了,因为她妈妈觉得“女孩读书没有用”,也不管她上学上的啥。不像城区的家长们都很重视教育,这里的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不高,配合度低。

记得有一节课讲分数的时候,我发觉绝大部分孩子听不懂那些抽象的东西,忽然间我想起来食堂有个苹果,我就去拿几个来,然后自己动手分成了好几份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那节课我看到了孩子们眼睛里很久没出现过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时间长了,我也慢慢的适应了乡下学校的教学环境,也和其他的老师结交成了好朋友。乡下的老师们教学的设备有限,可是他们对于教育热情以及对孩子们的爱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们开始了定期的教学心得交流,互谈各自的强项和经验。我把城区学校的先进教学思想、办法带给他们。而我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李老师是工作二十多年的一线数学老师,他没有华丽精美的教案,但是却有一套能吸引学生的办法。他教会了我在没有家人的支持下全部靠课堂的效率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他会拿农村里有的鸡鸭猪狗之类的家禽或者是各种作物来教数学题,让学生知道这些和数学是相关联的。受到他的影响,我每节课前设立5分钟的行为规范训练,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多了起来。

我在乡镇学校交流的时候,比较关注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牛牛就是其中一个,他上课的时候常常发呆,课后作业也完不成。课后我找他沟通了一下,才发现他对数字有种莫名的畏惧,于是我特意跟他做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让他慢慢建立起信心。慢慢地,他开始对数学感兴趣,有一次他主动的在课后问我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看着他眼里渴望知识的眼神仿佛看到了教育的本质。

交流的最后一个月,学校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在我的鼓励下,班上几个同学报名参加。虽然最后的成绩不是太出色,但是孩子们的积极投入以及努力的态度让我十分欣慰,比赛结束之后我拿出了之前预备好的小礼物,分别对于参赛的孩子们给予了肯定。那一刻,看着孩子们一脸开心的笑容,我知道那是对我教学的最好肯定。

临别前的那个下午,全班同学给我开了一场小欢送会,他们自做贺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对我的感恩与不舍。牛牛羞怯地上前,拿了一个用废纸包装的"礼物"给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糖块儿。他怯声说:"老师,这是我想给您的,谢谢您教会我数学不可怕。"那一秒,我泪目了,这一颗"精神糖果"比所有的奖杯都更宝贵。

回城里学校的那段时间,我才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还有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都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也不太只关注孩子的分数问题,更侧重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还有内心的真正成长上。我更加明白家校协作的重要性,在新的数学课上,我尽量将更多的生活例子融入到我的课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去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我也越来越重视家长的沟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的家庭,我会发起“家长课堂”,家长们来学校坐坐,既可以讲自己的育儿经,也能感受教育的意义。同样,在城里的学校我也利用之前在乡下的学校所学习到的“高效课堂”,不再过度依赖于对家庭作业进行辅导。

我更是主动向学校申请,组织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乡镇学校的老师到城区的学校参观学习,也组织城区的老师到乡镇学校去支教。如此双向交流既促进教师成长也减少城乡教育的差距。

我在一个教研活动上,和老师们交流了自己在乡镇学校教学的感受。我说怎样在资源很少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不同,怎样把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去。我分享后很多同事都有了感想,也有不少思考,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去年的交流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交流不只是简单的地理位移,更多的是一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上的冲击和融合。作为交流老师,我们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话筒",更是将教育智慧进行传递的"信息员"。城乡之间的教师通过真挚地交流与沟通搭起了一座连心桥,使城乡教师共享资源、流通智慧。

在乡镇学校的那些日子里,让我重新认识了教育。无论在城市的校园还是乡村的学校里,在这里,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教师的言行举止、情感表达,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我们用爱去感受每位学生的需要,用情去滋养每名学生的成长,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真正的触及了心灵、留下了印记。

现在每次在城区学校的讲台上面,看着眼前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就想起了乡镇学校的那些孩子。我知道,不管城市或者乡村,孩子们都有求知的愿望,有长大的愿望,只要方法不同。身为教师,我们所承载的责任绝非仅仅是传递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那盏明灯,照亮孩子心中的那片光明,引导他们找到自己人生里的光辉去处。

启示

教师交流是教联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关乎教师自身成长的事儿,而且关乎整个教育环境能不能朝向良性方向发展。城乡教师交流冲破了地域的界限,搭起一座教育资源共享的大桥,给减小教育差距,做到教育均衡发展赋予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这一年来我认识到教育不分城里乡下、爱心不分高下贫富,老师们带去乡村的不只是教育理念,还有老师的热心、责任。乡镇老师展示出的是坚守和执着,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是在设施上,而是在家庭教育环境和理念上。正是有了这样的交流,双向撞击,教师们才得以被点燃,整体教育水平才得以提升。

在交流的过程中情感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样,教育便是心心相印的过程。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可以消除隔阂,建立信任,形成教育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教育走进心灵。

一颗“精神糖果”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可以是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一次真心的交谈,也可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这些都是很小的情感情感传递,却是老师成长的一剂催化剂、学生进步的一种动力。

说到教联体建设,要想提升教师交流的有效性,重点是要形成长效机制,把教师交流变成常态,绝不能搞成形式主义。教联体建设要更重视家校协同,可举办家长培训,创建家长学校,推动城乡家长交流等,从而改进家长的教育观念,减小家庭教育差距。我们可以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举行专题研讨活动,组织联合教研等活动,使城乡教师在不断的交流中共同提高。同样也要发挥交流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交流教师成为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使者,带动更多的老师投入到教育改革、创新的大潮之中。

教育是一门以心育心的艺术,而教师交流是这种艺术的精彩演绎。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是开放的心去学习、真诚的心去交流、专业的思想引领着教育的话,那教育的星空一定更灿烂,教育的花朵也一定更加绚烂。

相关阅读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iBLhzvLnLKd3pUlw","timestamp":1761968789,"signature":"052a52b91dd6cfe9fe3d5dd55022f3a4c3a73569","link":"http:\/\/m.ysxw.cn\/p\/83411.html","desc":"","title":"\u4eba\u6587\u82f1\u5c71 | \u4ee5\u5fc3\u80b2\u5fc3\uff0c\u8ba9\u6559\u80b2\u5145\u6ee1\u6e29\u5ea6\u2014\u2014\u4e00\u540d\u57ce\u533a\u6559\u5e08\u7684\u4e61\u9547\u4ea4\u6d41\u4e4b\u65c5","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