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十四五”的湖北答卷丨一条昂扬曲线 三个关键解码

2025-11-17 18:24  

“十四五”以来,湖北牢记殷殷嘱托,锚定“建成支点”使命,在赶超进位中划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台阶,提前一年达成“十四五”主要目标。这份厚重的答卷如何写就?今起,本台推出《“十四五”的湖北答卷》系列报道,通过发展、创新、开放、生态、民生五份答卷,全景展现湖北五年来的卓越成就。首期报道,我们从三个关键字入手,解码荆楚大地澎湃的发展动能。

记者 吴简雅:一分钟,能生产什么?岚图汽车的答案是:一台新车驶下生产线。就在本周,岚图迎来了第30万辆整车下线——从零起步到这一里程碑,用时不足五年。5G、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混线生产与柔性制造成为现实,其核心驱动力,正是转型。

变革不止于岚图。湖北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坚定转型。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加速绿色技改;光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成势;量子科技、脑机接口、6G等未来产业抢先布局。如今,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19.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筑牢湖北发展的坚实底座。

记者 吴简雅:产业的“转型”盘活了存量,而湖北经济的“增量”从何而来?我们在火热的建设项目中找到了答案。

宜昌以“板房精神”挂图作战、昼夜不停;孝感依托“321”机制持续加力,多个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荆门以“奔跑精神”推进项目,各地你追我赶、生动诠释了湖北“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决心。

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同比分别增长32%、15%,其中产业类项目首次超过基础设施,占比达5成,民间投资占比过半,为经济增长添入全新的动能。

记者 吴简雅:十一前,襄荆高铁开通,湖北首条高铁环线正式“画圆”。在荆州站,旅客可实现“同站换乘”,前往宜昌、襄阳方向。今年底,武汉至宜昌高铁开通后,环线将进一步扩大,形成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高铁大环线。

飞驰的高铁,串联起湖北的强劲增长极: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宜昌、襄阳跨过6000亿元,荆州、孝感、黄冈迈上3000亿元台阶,8个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让发展动能更集聚、后劲更充沛。

记者 吴简雅:以“转”优结构,以“新”添动能,以“合”聚合力。湖北正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责编:毛紫叶)

相关阅读

{"appId":"wx131e5c4dff1d3ad4","nonceStr":"sKvR1kN7ekSj5Uuu","timestamp":1764287249,"signature":"5c12dcba8d1cae0a7ef826dbd438cfea78d02141","link":"http:\/\/m.ysxw.cn\/p\/84014.html","desc":"","title":"\u201c\u5341\u56db\u4e94\u201d\u7684\u6e56\u5317\u7b54\u5377\u4e28\u4e00\u6761\u6602\u626c\u66f2\u7ebf \u4e09\u4e2a\u5173\u952e\u89e3\u7801","imgUrl":"https:\/\/img.cjyun.org.cn\/a\/thumb\/10119\/202102\/b35488e5b18ca124f95bff22a549f85d.png!w300_h300.png","de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