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浓,红色热土再谱新篇。11月18日,“纪念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90周年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五亲模式·大思政课’建设研学交流活动”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举行。活动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英山县共同为“红二十五军研究中心英山研学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在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钟文,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处处长、省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李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杨,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一级调研员江明,县委书记郑光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童壁等参加活动。

周巍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致辞,他指出,今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红二十五军历史研究作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师生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转鄂豫陕甘宁五省份,调研15个县市、探访27处红色场馆,沿途采集口述史、微视频,以“五亲模式”传承红色基因,将新时代成就融入“大思政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深化红二十五军史料收集、整理与挖掘研究,让沉睡的史料变成可触摸的“历史教材”;充分发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优势,创新研究范式,让学术研究既有“历史厚度”,更有“时代温度”;将校地研究成果转化为大思政课案例、校本教材和红色研学经典线路,推动红色文化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社区、进乡村”。

郑光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英山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挥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嘱托,让“历史的现场”重新说话,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让红色文化变成群众的“钱袋子”,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不仅仅是“红色地标”,更是革命老区“富民引擎”。
郑光文希望以活动为契机,打造地方与高校之间红色文化交流“大平台”,围绕打造红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动能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为英山红色资源转化利用和融合协调发展献计献策。英山将着力整合资源,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涵养红色文化,全方位推进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探索“红绿融合”新模式,加快打通“红绿生金”新通道,走出一条具有英山特色、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传承与发展新路。

活动中,钟文、周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红二十五军研究中心揭牌;郑光文、邓杨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红二十五军研究中心英山研学基地揭牌。活动中,还分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五亲模式·大思政课”案例获奖团队和师生颁奖,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湖北中心副主任李伟还进行了现场授课。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党史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山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鄂豫皖陕党史研究机构、相关高校、媒体以及红二十五军后代代表等百余人参与。
融媒体记者:涂炜 叶知洲
一审:杜典锋
二审:黄炎
三审:徐正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