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承载着一方发展的梦想翅膀;
一条路,串联起一片锦绣的山水风景。
这里是英山——一片被青山环抱、绿水滋养的红色热土,
如今,正以路为笔、以地为卷,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诗篇。

筑牢基石 品质之路
这是一条全长69.822公里的品质公路,由S219红英线、G318沪聂线、S201中大线、S236英黄线蜿蜒铺展。全线技术标准精良,桥隧结构坚如磐石,一类、二类桥隧占比达100%,路面行驶质量指数PQI始终保持领先水平,S219为93.98,S236更是高达95.61,这些优异的数字背后,是英山公路人无惧风雨的执着坚守。他们用担当编织平安,用专业点燃希望,让这条路成为民众安心出行、产业畅通无阻的康庄通道。

安全畅行 生态之路
英山公路人用心雕琢每寸细节,近年来通过大中修工程、小修保养项目翻新加固,如今排水系统如银链般纵横交错,无论是梅雨时节的缠绵雨丝,还是极端天气下的汹涌洪流,铜墙铁壁般的防护让这条山区公路始终安然无恙。同时,安防设施也实现了全面升级,标志标线清晰醒目,警示减速装置恰到好处,防护栏坚不可摧,为司乘人员的每一段旅程全程护航。

近年来,通过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交通系统积极推动“建管养”联动机制的实施,发动干群携手攻坚拆除违建、整治占道经营、清茅还林,路域环境焕然一新。百丈河交通驿站依托S236英黄线精心打造,融合乡土风情与现代服务,内设停车区、休息区、卫生设施与两处观景平台,成为旅途中的温馨港湾。道路两侧绿树如黛,繁花似锦,塆组院墙错落有致,“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的画卷徐徐展开。全线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90%,植被完好率超95%,“畅通、安全、舒适、优美、绿色”的通行环境扑面而来,公路如银蛇穿梭于绿意之间,化作一条流动的生态画廊。

文脉传承 风景之路
这条路,不仅是一幅流动的丹青,更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S219红英线,是一条红色精神的传承之路。作为连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与毕昇纪念园的红色动脉,它串联起杨柳湾镇、陶家河乡、草盘地镇及桃花冲林场,将牛背脊骨红二十五军集结地、红二十八军纪念馆等红色遗址一线串珠。沿线28处文化景观节点星罗棋布,毕昇纪念园、百年关西第、千年古银杏、陈卫东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址成为公路上一道道流动的文化地标。这条路,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展示英山形象的璀璨窗口。
S236英黄线,则是一条连接英山与蕲春的“蕲英画廊”。它蜿蜒穿越水帘洞、野猪河水库、雾云山风景区,串联起茶叶观光园、采摘基地与生态农庄,打造“交通+旅游”的沉浸式体验线路。游客可饱览湖光山色,可亲手采春茶、品农家菜,沉醉于“路在景中、人在画中”的诗意旅程。

振兴引擎 富民之路
公路通,百业兴。S219红英线串联起的不仅是一个个乡镇,更是一条条产业振兴的“黄金动脉”。沿线布局的“中药材+茶叶”主导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拔与气候条件,推动农副产品正绽放勃勃生机,团黄贡茶、英太寨农牧业、宏图中药材等企业沿公路扎根,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构建起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山沟沟的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S236英黄线的贯通,让七个村庄拥抱城市,更催生了一场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油茶基地,势如破竹,扩建至3700亩,打造出一座坚实的“绿色银行”;161.4亩的土地,孕育出餐桌上的新鲜与健康;中药材种植,悄然成势,121.65亩的宝藏,深藏着乡村振兴的“良方”。百丈河村“五朵金花”助农直播间里热闹非凡,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延伸产业链条。这,就是交通带来的蝶变。

上下同心 合力之路
美丽国省道的创建,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擘画引领。建立协同攻坚机制,打破行政藩篱,以“路地共建”为核心,深度解锁红色基因——在陶河乡沿线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带,在温泉、杨柳湾等乡镇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公路路容路貌。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三方强大合力下,共建美丽公路,让“公路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幸福一方百姓”。

一条路,激活一座城;
一条路,温暖一方人。
这,就是英山的美丽国省道——
它是红色记忆的镌刻者,
是民生福祉的守护者,
更是乡村振兴的领航者。
我们诚挚邀请您——
走进英山的山水画卷。
通讯员:汪霞
一审:刘锦芮
二审:黄炎
三审:段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