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英山县骄阳似火,热浪蒸腾。由县社会工作部牵头,联合孔家坊乡、民政局、残联及医院组成的专家团队正背着医药箱在孔家坊乡的山路上前行——这支由三名正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领衔的队伍,要为失智失能老人和行动困难残疾人完成入户鉴定。
县人民医院的周主任与徐主任攀过陡坡,汗水将白大褂洇出深色盐霜。“乡亲们等不起,早一天鉴定,保障就能早一天到位。”抵达陈家垸村陈爹爹家时,瘫痪老人攥着鉴定表的手微微颤抖,眼中闪着期盼的泪光。
县中医院的孙主任和冯主任聚焦失能老人。中午一点,他们才赶到乡里匆匆扒几口冷盒饭,饭粒还没咽净便再次出发。为山坳深处的老人多跋涉四十多分钟后,叩开的木门后,老人倚着门框喘气。“这么热的天,你们连口气都不喘就赶来了!”老人哽咽着说。孙主任俯身握住他的手,在闷热的房间里精准记录肌力数据、严谨评估自理能力。
精卫中心的伍主任正进行特殊“心灵对话”。独居的张婆婆因精神障碍闭门不出,伍主任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拉家常,汗水滴在地面洇出湿痕。一小时后,老人终于愿意开门。伍主任蹲在她身边引导完成认知测试,当得知将获康复服务和补贴时,沉默的老人拉住她衣袖:“有人……记得我……”
周主任和徐主任还遇到独居半山腰的李爷爷,由于无法送到医疗机构进行鉴定,护理补贴暂时没有到位。两人在床边支起工作台,测血压、查肌力时汗水浸透了衣衫。“补贴很快就能落实”的承诺,让老人红着眼眶拍着他们的胳膊:“你们把好事做到家了!”
直至傍晚六点多,夕阳染暖山路,四个小组圆满完成任务,当天累计新鉴定135人,为22人办理换证。汗水浸润的鉴定书,是希望的“通行证”:护理资源、康复服务、生活保障将循此而来。脚下的泥土,心中的真情,让“不落一人”的承诺在7月的骄阳下落地生根,为民生答卷写下滚烫注脚。
通讯员:王旭 闫沫涵
一审:杜典锋
二审:段冕
三审:徐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