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黄冈市持续高温预警。然而,酷暑难挡为民服务的脚步。7月16日,英山县残联与孔家坊乡人民政府携手,为乡里10余名行动不便的老人开辟了一条“听力鉴定暖心专车”通道,以实际行动兑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让政策关怀在炎炎夏日直抵民心。这一务实举措,正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改进作风、为民服务”要求的生动实践。
民情即令:双向联动纾民困
“李奶奶膝盖不好走不动路,就盼着听力补贴能帮衬点家用……”孔家坊乡民政办的民情记录本上,清晰记载着12位老人的困境。因行动不便、鉴定设备无法下乡,这些留守老人迟迟未能完成听力鉴定,补贴申领也成了难题。
“群众的愁事不能等!”乡长赵青华了解情况后立即部署。7月15日傍晚,乡民政办紧急对接县残联。“合力办,不让老人等!”县残联主席沈锐迅速响应。双方高效协作,连夜敲定方案:乡政府负责精准摸排、组织老人;县残联协调专车、安排人员全程陪护。
酷暑护航:全程守护显温情
7月16日清晨7点,孔家坊乡便民服务中心前,3辆贴有“暖心服务”标识的专车整装待发。乡干部小心翼翼地将老人逐一护送上座。残联工作人员早已备好防暑包,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一应俱全。“刘大爷慢点,台阶给您搭个凳子。”残联志愿者细致搀扶,沈悦主席反复叮嘱随车人员时刻关注老人状态。8点整,满载着关怀的专车准时启程,驶向县人民医院。
抵达医院,双方工作人员默契配合:取号登记、陪同等候、沟通协调,流程井然有序。检测室内,医护人员俯身耐心调试耳机,轻声引导:“听到声音就举手,咱们不急。”检测间隙,工作人员递水擦汗,一句句“歇会儿,不赶时间”让老人们倍感安心。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专业的服务,成为鉴定室里最动人的风景。
小事见作风:贴心服务结硕果
中午11时许,最后一份鉴定报告顺利出具。82岁的张爹爹紧紧攥着报告单,眼眶微红:“这下好了,补贴能申领了!”这背后,是残联工作人员全程无微不至的付出——从家门接送到途中防暑,从资料整理到陪护等候,每一个细节都浸润着“视群众如家人”的真心。
“这是学习教育带来的作风之变。”赵青华乡长深有感触,“从摸清实情到送服务上门,作风改进体现在了具体行动上。”沈悦主席也动情表示:“行动顺利离不开乡里精准摸排、医护人员仁心付出,更离不开‘群众事无小事’的高度共识。”目前,乡民政办与县残联已无缝衔接,为老人们启动代办流程,从领取鉴定报告到补贴申报,全程提供“代跑腿”服务。
这场在高温炙烤下的特别行动,虽无惊天动地的场面,却处处蕴藏着“办实事、解民忧”的真谛。从乡镇到残联的高效协作,从医护人员到工作人员的倾情守护,正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鲜活体现,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效机制的顺畅运转,更是基层干部用行动书写的庄严承诺:群众的急难愁盼,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通讯员:王旭 胡爽 闫沐涵
一审:杜典锋
二审:段冕
三审:段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