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英山(十)】种养并举 传统产业显生机

04-19 16:35  

第二节  种养并举 传统产业显生机

——扶持发展多种经济

繁荣种植经济  英山经济作物品种较多,有棉、茶、麻、桑、烟、果、蔗、桐、梓、药材、蔬菜、生漆等。1949年,经济作物面积4.09万亩。1956年普及岱字棉,全县种植1.28万亩,总产皮棉56.44万斤。1955年油菜面积2.75万亩,总产近百万斤。1949年,本县实际产茶10万斤,茶叶面积1500亩,1951-1954年,石头咀、草盘地,大量发展黄大茶,茶园发展到5500亩,收购44.51万斤。1949年,全县桑园550亩,蚕茧0.648万斤。1956年增加到800亩,蚕茧1.56万斤。英山适宜24种果树生长,1954年,从上海引进一批优质果树良种栽在金桥农林场。1956年,石头咀程璋河建立英山果园场,面积780亩,有苹果、梨子、葡萄、桃子等,当年产量8575斤。1956年,木梓11500亩,产木梓36000担。1953-1956年,连续种油桐90000余亩,产桐籽23300担。1950年5月,在金家桥建立第一个国营农场,1951年,国营农场繁殖推广稻、麦、棉等20多个优良品种,对农村合作社生产,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接着又建立了国营林场、茶场、渔种场、蚕种场、种畜场、农科所,不断地促进全县农林牧副渔的发展。

英山县农业总产值及粮食总产逐年对照表

发展养殖经济  1949年全县耕牛存栏2.12万头,1950年后,实行耕牛保险制度,扶持农民养牛,1953年推广选种选配,每个农业社按照15-20头母牛,选一头体大健壮的种公牛,专户饲养。1954年在国营农场附设牲畜配种站,年末全县耕牛存栏2.54万头。1955年,农民私养牛作价入社,各地办集体养牛场,固定专人饲养。1956年全县建立47个畜牧专业队,养牛2337头,在石头咀程璋河建立国营畜牧场,养牛700多头。

英山历来养黑毛猪,1949年,全县牲猪存栏5.48万头,出栏1.07万头,出栏率20.2%。1954年实行牲猪派养派购,每户养肥猪一头,十户养母猪一头,在国营农场附设配种站,1956年,在鼓励私人养猪同时,发展集体养猪,在红山建立集体养猪场,建立英山家畜配种站,成功开展牲猪人工授精试验;全县牲猪存栏达9万头,年产量突破10万头。1955年农民交售牲猪每头毛重100斤以上奖励供应粮20斤,150斤以上奖励供应粮30斤,1956年改为每头发布票10尺。

1956年,全县存笼鸡23万只、鸭1.52万只、鹅252只、兔3774只,养蜜蜂825群、驴12头。

壮大林业经济  1951年,县区乡村分别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1954年提出“造林十年,不愁吃穿”“人留后代草留根”口号。大面积造林,引进小叶杨、刺槐、法桐、女贞等47种树种。1956年提出“封山育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

林业收入比重逐年增加,1949年,全县林业收入107万,占农业产值4.98%,1956年,增加到286万,占8.31%。

(来源:英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编委会)

相关阅读